性别:女
年龄:67
问题分析:尿液混浊是人的肉眼易于观察到的,不少患者因此前去医院就诊。那么,尿液混浊究竟是不是病态?在什么情况下属于病态?与尿路感染有何关系?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尿液的大体成分。正常人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占3%~4%。正常成人每天排出固体物质约60克,固体物质中无机盐约25克,其中一半是钠、氯离子;有机物约35 克,其中尿素约30克,其余是少量的糖类、蛋白及体内多种代谢产物。正常新鲜尿液是透明的,尿液排出后不久会变混浊,主要是由于盐类结晶析出或细菌生长繁殖所致,放置时间较长或气温较高时,尿液混浊更为明显。 新鲜尿液混浊时,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液冷却后,可有淡红色尿酸盐析出,加热、加碱时皆可溶解。此种情形在天气寒冷时多见。 (2)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若尿液呈碱性时,可有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呈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遇酸可产生气泡。 (3)尿路感染:主要与尿路细菌繁殖,出现脓尿、白细胞有关。尿液呈乳白色。 (4)乳糜尿:为白色乳糜样尿液,见于丝虫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阻塞。这在肉眼下容易鉴别。 在以上4种情况中,前两种一般不属病变。若新鲜尿液中经常出现尿酸、磷酸盐等结晶析出,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时,应怀疑泌尿系结石的可能。尿路感染时出现尿液混浊,尿沉渣镜检可发现脓细胞或白细胞。至于以尿蛋白为主的肾炎患者,新鲜尿液一般不会混浊.
问题分析:你好. 只要尿常规正常,那就没有问题的,不用担心.生活上应该减少刺激性食物,忌油腻,忌腥荤,平时注意避免劳累
问题分析:正常尿液初排出时是透明的,放置后由于PH改变或温度变化、或因超饱和而使尿液产生沉淀变化混浊。碱性尿的混浊,主要由于析出磷酸盐、碳酸盐沉淀,若向尿中加酸则混浊即消失。含有尿酸盐的尿静置后,出现尿酸盐形成的微红色沉淀,。因此,放置后(尤其是长时间)尿液沉淀不是异常现象 排出来的尿不清澈透明而呈混浊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现象
问题分析:你好,这个首先检查尿常规看看,如果有炎症或者是乳糜尿会有这个症状,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的情况,注意尿常规即可确诊,平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要有个良好的生活秩序和饮食习惯对疾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