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你好,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不能控制排尿,在白天或夜间发生不自主的排尿则为异常,即遗尿症亦称功能性遗尿症。但是也有部分儿童因为白天活动过度,或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适应,偶尔出现的尿床,则不应该归属病理现象。妈妈应注意区分是功能性遗尿还是因器质性病变所致遗尿,如属器质性病因,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功能性遗尿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遗尿症有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在遗尿症中的作用可能与控制成熟推迟有关。
2.精神因素:许多儿童的尿床是与受惊或生活环境突然改变有关,这些因素往往是正处于学习控制排尿关键时期的儿童受到干扰而造成遗尿。
3.心里障碍:遗尿症的儿童多伴有自卑、孤独、内向、依赖性强、情绪容易波动等人格障碍。患病儿童的第一次尿床往往发生于明显的精神紧张之后,如刚刚上幼儿园,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或受到老师的训斥等,焦虑情绪可诱发遗尿。
4.睡眠障碍:儿童尿床往往因睡眠过度,且睡眠过深不能感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发生。
5.教育问题:儿童从小缺乏排尿训练,或排尿训练不良,均可造成排尿自控管理的紊乱而发生尿床。
根据你以上所描述的情况,建议你1.睡前采取措施:睡觉前让孩子排尿,避免喝大量的液体;
2.利用尿床警报器:如果孩子已经7、8岁了还是尿床,这时应该使用尿床警报器,当警报器探测到尿液时,即开始报警。因此,孩子就会醒来排尿。这种警报器在多数药店都可买到。价值是50美圆。其有效率为60~90%。但当用上一段时间后,停止使用时,有些儿童可能又会复发尿床。
3.铺胶皮或塑料布:将胶皮或塑料布铺在床单和裤子之间。
4.让孩子自己换床单或铺床:鼓励孩子自己更换床单,这不仅让孩子有责任感,同时也会避免让家庭成员知道后的尴尬。但如果家庭成员中其他人都不做这种家务活,这时他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他的惩罚,则不应让他做。
5.做膀胱撑大锻炼:让孩子在白天逐渐延长两次排尿之间间隔时间。以使膀胱慢慢撑大。这种训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由家长监督实施。
当以上五种方法均不能奏效时,应采取药物疗法。但以药物治疗尿床这一问题尚有争议。因为,尿床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好转的。不能算是疾病。若使用药物。恐怕是弊多利少。药物不仅会有副作用,而且也可能不起作用。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家宝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