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为此,人们应对足部做以下保护:1、脚出汗了,应把脚擦干,换上干袜子和干鞋具。2、有“汗脚”的人,每天至少换一次袜子,同时不要穿着袜子睡觉。3、“汗脚”应穿丙烯酸类的化纤袜子,而不穿纯棉的,这样可以吸走汗水。4、所穿的鞋袜不要太紧,以免妨碍足部的血液流通。5、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
【消除脚汗臭1】 在洗脚水中加入25克茶叶和少量食盐, 把双脚浸泡水中, 并反复搓洗5~10分钟, 脚汗臭可以消除.
【消除脚汗臭2】 每晚用热水洗脚时, 盆内放50克白矾, 对消除脚汗臭有效.
【消除脚汗臭3】 将土霉素研成细末, 涂抹在脚趾缝里, 每次用量1~2片, 可使半个月内不再有臭味.
中医称脚气为“脚弱”。《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风毒脚气方》:“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 脚气,病名。即《肘后备急方》卷三。古风缓风、壅疾,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致病。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语言错乱等。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又有按六经分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