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生殖孕育 > 详情页

我怀孕七个月了,检查出来小孩室间隔缺损1.5mm,1.8mm

性别:女

我怀孕七个月了,检查出来小孩室间隔缺损1.5mm,1.8mm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李庆峰 医师 内科
二级甲等 威县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这是要观察数值的变化来确定是不是正常的,现在的症状是可以注意孕期的护理,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为好的。r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胚芽7mm是怀孕多久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正常的女人,从最后一次来例假的那一天算起。如果来例假比较多,可以通过彩超来推断出自己的怀孕和预产期。如果胚胎的出苗长度+6.5厘米,那就是妊娠的周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胚胎的出苗长度是7毫米,也就是说,她已经怀孕了7.2周,也就是说,她已经有了50天的身孕。最后一次来潮可以从彩超的日期后推后50天,最后一次来潮可以通过最后一次来潮来推断出预产期。
胎儿室间隔缺损10mm自愈吗
王凤英主任医师
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自愈的可能很小,这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处于5mm以内,且室间隔缺损类型非干下型室缺,部分可能自愈,若室间隔缺损超过1cm,难以自愈,且可能影响发育,导致肺门高压。
儿童室间隔缺损2mm怎么办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房间隔缺损2mm,这取决于儿童的年纪,部分儿童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愈合,也有人无法彻底封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小儿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就是房间隔缺损。若切口较少,则多没有显著征兆。如果有很大的空隙,就会有疲劳,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需要做心肺超声和心电图的检测。无法自己关闭的瓣膜,可以采用外科方法修复。
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4mm能自愈吗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4mm可能会自愈,具体内容如下:如果患者存在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但其大小超过了4mm,可能无法自愈,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4mm存在自愈的可能性,但这与患者的体质、调养等因素相关,并不能确定一定会自愈。患者应定期进行体验,观察该病症是否正在自愈,必要时,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内膜5mm可以怀孕吗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内膜5mm是否可以怀孕,需要视情况而定,具体分析如下:这主要看女性检查彩超的具体时间,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果是因为子宫内膜粘连,子宫内膜不能长到5毫米,一般都不能怀孕。月经结束后,子宫附件彩超显示内膜5毫米,说明月经周期和月经量都是正常的。月经结束后,子宫内膜会变得很薄,这是很正常的,那这时当然就可以怀孕。
室间隔缺损2mm严重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室间隔缺损2mm不算严重,大部分孩子可以自愈。当然如果室缺位于干下,或者像嵴内这些位置自愈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测量也并不一定准确,有部分孩子缺损可能是瓣膜组织,例如主动脉脱垂,挡住了室缺的大部分,只留下2mm的残余部分,但是仍然需要做手术,但是像膜周的室间隔缺损,肌部小的室间隔缺损如是2mm,大多数可以观察。
室间隔缺损2mm怎么办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室间隔缺不会自愈。这么小的室缺对孩子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活动。如果治疗,主要考虑有两个方面:1.个别室缺可能会出现心内膜炎,则需要治疗。2.孩子查体有杂音,可能影响上学、工作等,可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室间隔缺损2mm自愈率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内科中日友好医院三级甲等
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自愈几率是很大的,但还是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室间隔缺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对于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室间隔缺损2mm,并不严重,是有可能在三岁之前自愈的。可以先注意观察,平时注意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孩子感冒,在一岁时给孩子做彩超检查复查,观察愈合的情况。
室间隔缺损3mm必须做手术吗
周恒副主任医师
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通常情况下,室间隔缺损3mm必须做手术。具体情况分析如下:如果出现大于2mm的室间隔缺损,就会出现明显的左右分流,长期的分流会造成左右心室的扩张,同时还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甚至还会影响到动脉的血液中的氧气,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3mm的室间隔缺损,如果缺损部位比较好,可以考虑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缺损部位不理想,无法进行介入封堵,可以选择手术进行封堵。
室间隔缺损3mm,可以手术治疗吗?
刘宇航副主任医师
儿科大连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
定期观察吧,这么小的缺损对身体无明显影响,可能一辈子不需治疗
你好,心室间隔缺损5mm,缺损
林良兜主治医师
中医科广州421医院三级甲等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考虑存在心室间隔缺损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以考虑心脏微创手术,不过需要术前评估的!多注意休息及清淡营养饮食,不要熬夜、劳累,不要吃辛辣肥甘厚腻食物。建议配合医生调理,有利于身体健康。请评价一下我的回答与建议,谢谢!
猜你喜欢
专家问答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