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小儿“夏季热”的防治小儿“夏季热”,医学上称为“暑热症”,是炎夏酷暑季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三岁的小儿,主要是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难以适应酷暑环境所致。医生常把“夏季热”的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热多口渴多尿少汗。而作血常规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检查时,又无病理性改变。发热呈迁延性,持续1—3个月左右,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8度至39.5度之间,气候愈热,体温愈高,用解热药,体温也无法下降。到了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药而愈。目前尚未发现“夏季热”有传染性和免疫性。患此病后,下一年仍可复发;有的患儿可持续2—4年,但症状多比上一年度轻,病程亦较短。小儿“夏季热”缺乏特效药物,因此防治的重点在于加强护理。首先要注意居室通风,凉爽,保持空气清新。给小儿穿柔软宽大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患儿少汗或无汗时,可洗温水浴,每天1—2次,促使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对发热较高的患儿,可用酒精擦浴身,促使体温散发。其次注意饮食营养。饮食宜清淡,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适当补充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以促进小儿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此外,吃些具有解毒消暑止渴和利尿作用的食物饮料如西瓜冬瓜和绿豆汤乌梅水金银花露等。第三可选服中药。可服用六一散金银花露或金银花杭菊花煎汤代茶饮。也可自制防暑清凉饮料,如“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煮约10分钟,再放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也可用金银花栀子山楂各15克甘草5克,水煎,凉后代茶饮。第四是留心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小儿患“夏季热”后,若体温持续超过40度,并伴有惊跳嗜睡,甚至惊厥昏迷等严重精神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确保小儿健康。附小儿夏季热的饮食治疗--------------------------------------------------------------------------------夏季热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夏天气温升高而持续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用药粥调理效果不错。荷叶粥:鲜荷叶两大张,洗净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加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食。可清热解暑,适用于发热不退者。葛根粉粥:取葛根粉(葛根磨细沉淀粉)20克与粳米50克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早晚服食。可祛暑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发烧不退口干烦渴者。荷叶绿豆粥:取鲜荷叶一大张,鲜竹叶20片,洗净,二者煎水适量,取煎汁先煮绿豆20克开花,再加粳米30克,煮成稀粥,早晚服食。可祛暑清热,和中养胃,适用于发烧口渴食欲不振者。清暑益气粥:西洋参1克,麦冬6克,石斛6克,知母6克,粳米30克,冰糖适量。先将麦冬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钟,去药渣留汁,再将西洋参粉末粳米加入煮成稀粥,冰糖调味即可,早晚服食。能清暑益气,生津止渴,适用于发烧持续不退无汗或少汗者。荷叶莲藕粥:取鲜荷叶一大张,鲜莲藕1小节,粳米30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洗净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再将莲藕洗净切成碎粒,与粳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调味后服食,每天3次。可清热祛暑和胃,适用于发烧不退食欲不振者。蚕茧枣豆粥:取蚕茧10个,红枣15个,扁豆10克,粳米30克。先将蚕茧煎取汁500毫升左右,再将红枣去核,扁豆粳米一起加入煮成稀粥,早晚服食。能益气清暑,健脾和中,适用于发烧不退,神倦乏力,纳呆便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