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鸣耳聋 > 详情页

突发性耳聋伴有耳鸣头晕

性别:女

年龄:33岁

突发性耳聋两周,发病四个小时内住院治疗,测听为极重度耳聋,已经治疗两周,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刺激神经类药物等注射,目前有少许好转,请问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有作用吗?可以加中医同时治疗吗?医生让出院,说是回家静养,激素药不能长打,回家不治疗会不会加重?很着急,我现在才30多岁,谢谢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李罗德 主治医师 中医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景德镇市中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突发性耳聋目前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所以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来进行治疗。但是从临床经验看如果是在发病24小时之内就诊,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后尽可能早就诊,来提高恢复的可能性。一般的治疗方法以营养听神经和高压氧来进行治疗。对于发病患者治疗时要充满信心,不要有压力。可以配合用中医治疗看看。

王艳 主治医师 五官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鹿邑县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这个情况突发性的一般都是神经性的比较多见,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激素冲击疗法的,一般激素需要跟进医生慢慢减量停药的,所以疗程到了之后要慢慢停药,以免引起反复!可以配合中药治疗的,回家后也要定期复查,激素慢停,配合中医治疗

黄彩全 医师 五官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您好!突发性耳聋比较难治,一般七到十天为一疗程,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可以做高压氧治疗。
建议您到医院耳鼻喉科详细检查一下,明确诊断后,规律治疗,合理用药。祝您早日康复!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高压氧舱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果吗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高压氧舱治疗突发性耳聋还是有效果的,如果以前听力十分清晰,而现在出现耳鸣或者是耳聋,身体就有可能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是耳聋耳鸣,是咽鼓管不通畅引起的。有好办法治疗的,坚持治疗一段时间,症状就会渐渐改善,最后消失的。
突发性耳聋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突发性耳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治疗可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比如食用糖皮质激素,达到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的效果。对于突发性耳聋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方法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出现突发性耳聋的症状,首选的治疗方法,可以采取高压氧进行治疗,可以对疾病的恢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耳鸣发病原因目前医学还没明确指示,一般多认为与血管问题、病毒感染导致神经病变、自身免疫问题、肾虚等因素有关。
突发性耳聋后留下了严重耳鸣能恢复吗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突发性耳聋后留下了严重耳鸣能恢复,耳鸣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几乎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导致耳鸣症状出现。此外,还有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等也会引起耳鸣,病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耳鸣的类型和原因后积极治疗。
突发性耳聋患者如何选择助听器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突发性耳聋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有的人效果并不理想,就要选择配助听器,如果全聋的,或者说听力损失大于80以上的,不应配助听器的,因为很难增益,如果听力属于75以内或者70以内,需要验配师和听力师精准的配合,来得到好的验配结果。
突发性耳聋能不能恢复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突发性耳聋是有一定的恢复概率,越早治疗,低频下降恢复的概率越高。突发性神经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单侧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出现了突发性耳聋,应尽早治疗,做一个听力检查,纯音测听,前庭功能检查。
突发性耳聋能治好么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突发性耳聋是能治好的,争取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因为突发性耳聋是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因素都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诱因,因此治疗的时机越早越好。
突发性耳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可有与精神压力,以生活压力,噪音等刺激造成的内耳的水肿,引起突发性耳聋,另外当病毒侵入内耳后与红细胞、血小板发生亲和,凝集成团,阻塞内耳血管,也会导致突聋的发生。
突发性耳聋症状有哪些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突发性耳聋有听力下降,耳鸣,眩晕或者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系。除了用高压氧及针灸治疗,主要还是要用药物治疗。可以用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
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飲食营养
尹新芹主任医师
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使用糖皮质激素加上血液流变学治疗,其中包括改善循环药物、增加血管流动性药物,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日常饮食应多吃富含维生素D、铁、锌等元素的食物,豆类、木耳、蘑菇、各种绿叶蔬菜。
常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