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如不予以治疗,约1/4病例发生肺结核,治疗不彻底部分病例5个月-5年内可发生肺结核。故治疗必须彻底。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目的是:①减轻症状,恢复肺功能;②缩短病程,恢复劳动力;③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总体上包括病因治疗和局部对症治疗两部分。治疗措施:合理的化学药物治疗和积极胸腔穿刺抽液是结核性胸膜炎的基本治疗。
(一)抗结核治疗
必须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治疗原则。化学药物治疗同肺结核,一般采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或利福喷汀(RFT-L),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联合化疗。部分病例是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结果,为了防止机体其他部位(肺内、肺外)残存结核分枝杆菌,全身化疗极为重要。疗程以12个月为宜。强化期2-3个月(4-5种药物),巩固期9-10个月(2-3种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经过2-3周治疗一般患者体温可恢复正常,其他结核中毒症状如全身不适、盗汗、纳差、乏力等明显改善。及时和充分的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痊愈尤为重要。抗结核治疗及时充分,有利于缩短病程和提高治愈率。
(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积极的胸腔穿刺抽液有助于缩短病程、防止胸膜肥厚、促进肺功能的恢复。一般的做法是隔日1次或每周2次胸腔穿刺抽液、直至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在充分化疗基础上加积极抽液近期治愈率达100%,而单纯化疗即使是十分充分的化疗其治愈率也只达80%。积极抽液必然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胸膜肥厚的发生除了与是否积极抽液有关外,还决定于胸腔积液存在的时间和发病后开始治疗时间,病程长,胸腔积液存在时间过久,胸膜肥厚发生率必然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