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详情页
动脉血气分析是什么
我前不久身体难受,去门诊做了几个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有几项指标很高,血气分析是什么?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
血气分析是一项理化检查,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的还是血液。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如何看血气分析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气分析中有很多项目主要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的。如果氧分压低于80,就考虑乏氧,如果低于60就说明存在呼吸衰竭,二氧化碳分压如果高于45,就考虑存在二氧化碳潴留,如果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存在呼吸衰竭。
什么是血气分析及常用指标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气分析是通过分析动脉血中相关指标,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的检查方法。常用的指标有酸碱度,参考值一般在7.35至7.45之间,但是ph值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一般在35至45毫米汞柱。氧分压、参考值通常在80至100毫米汞柱。氧饱和度,参考值为95%至99%。剩余碱,参考值通常在正负3毫摩尔每升之间。
血气分析是什么意思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气分析是对血液中的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常用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检验手段。氧分压的正常值应该是大于80mmHg,小于80mmHg的时候,判断为轻度缺氧。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气分析的PH值正常范围在7.35-7.45之间,氧分压在80-100mmHg之间,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为35-45mmHg。碳酸氢根离子为-23到+23,BE值在-3到+3之间,临床意义通常是用来判断有无呼吸衰竭,或者有无缺氧的一个指标。
血气分析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气分析指标是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最直接的指标。血液pH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缓冲系统。参考范围:动脉血:7.35到7.45,均值7.40。极限值为pH6.8到7.8。静脉血:7.32到7.42,均值7.37。临床参考意义: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动范围很小,当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超出机体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降低,均可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动脉采血的部位和方法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通常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婴幼儿也可以选择头皮动脉,选择合适的动脉,评估穿刺的部位,是否有溃疡、红肿,桡动脉进针时针与皮肤呈30-40度,股动脉针与皮肤呈90度,肱动脉针与皮肤呈40-60度,足背动脉针与皮肤成15-20度,抽血的量一般在1-2ml。
动脉血气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由于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二者通常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发挥保障生命安全的作用。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会直接威胁人的安危,有时甚至成为危重症直接死因。因此,维持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的平衡,是在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重要环节。临床通过监测动脉血气,特别是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对于判断危重症的呼吸功能,评价是否存在酸碱失衡以及酸碱失衡的类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的正常值是多少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主要有,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剩余碱,以及阴离子间隙。酸碱度的正常参考值是7.35到7.45。二氧化碳分压的正常参考值为35到45mmHG,氧分压的正常参考值为80到100mmHG,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参考值为91.9%到99%。剩余碱的正常参考值为负三到三毫摩尔每升。阴离子间隙的正常参考值为8到16毫摩尔每升。
动脉血气分析是什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血气分析是一项理化检查,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的还是血液。
二氧化碳结合力低危害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二氧化碳结合力是血生化检查及血气分析检查中的一项指标。二氧化碳结合力低,反映机体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当机体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时,会感觉疲乏无力,呼吸加深加快,恶心呕吐,腹痛,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同时可影响机体电解质的代谢,出现手足搐搦,代谢性骨病等并发症。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