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血小板减少可有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部分患者可首先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后出现其他血细胞的减少,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具有一定鉴别意义。
(2)感染:见于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3)放、化疗后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2.血小板破坏增多:
(1)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Evans综合征、甲亢、慢性肝炎等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有些患者可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数月乃至数年后才出现相应的典型症状。因此,疑诊ITP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应常规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筛查试验。
(2)抗磷脂综合征:也可先出现血小板减少, 以后才出现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阳性、血栓栓塞、流产等其他表现。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可发生于HIV感染后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不同阶段。
(4)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直接破坏血小板,骨髓抑制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