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55
问题分析: 原发性痛风多与遗传有关。并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高凝血症等有密切关系。继发性痛风则与肾脏病、血液病或药物、高嘌呤食物有关。由于摄入过多嘌呤食物而诱发痛风发作,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所产生反应性关节炎或痛风石。性激素、温度及体内酸碱度可影响游离尿酸增多。建议你到医院检查后找出病因对症治疗为好。
追问:去医院检查了,没有提到原发性与继发性 ,这个是怎么检查出来的呢?
回复:你好,这个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和尿检来检查出来。
问题分析: 这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如果不控制会导致全身各系统都会出现问题.药物方面可选用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如别嘌呤醇 ,可使用非留体类抗风湿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 ,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问题分析: 痛风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服用降尿酸药物。应做到每天多饮水,不喝酒,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问题分析: 中医治疗痛风之湿热痹阻型 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有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中医治疗痛风之脾虚湿阻型 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而小数,治以健脾祛湿,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萆、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中医治疗痛风之肝肾亏虚型 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遇劳遇冷加重,时有低热,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肝肾,除湿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中医治疗痛风之寒湿痹阻型 寒湿痹阻型痛风的症状主要有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治以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乌头汤加减。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治疗目的在于:(1)用抗炎药物终止急性发作;(2)每天预防性应用秋水仙碱以防止反复急性发作(若发作频繁);(3)通过降低体液内尿酸盐浓度,预防单钠尿酸盐结晶进一步沉积和消除已经存在的痛风石。预防性保护措施应针对两个方面,即防止骨,关节软骨侵蚀造成的残疾和防止肾脏损伤。
问题分析: 你好,说起这痛风,这是由于体内负责分解尿酸的酶活性不足引起体内尿酸堆积,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等处引起的. 控制痛风发作的关键,是降低血尿酸水平.对于血尿酸水平轻微偏高的,可以服用碳酸氢钠片,偏高较多的,用苯溴马隆.对血尿酸水平持续超过500的,则要考虑使用别嘌醇.痛风急性发作时,只能用秋水仙碱镇痛,平时轻微的疼痛,则可以用吲哚美辛,扶他林软膏.饮食控制和多饮水对控制痛风的发作有重要意义.注意避免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问题分析: 痛风嘌呤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 其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别嘌醇片减少尿酸合成 ,丙璜舒增加排出尿酸,常配合消炎药物和秋水仙碱治疗。需要注意饮食中需要吃含低嘌呤饮食。目前还没有什么仪器可以帮助缓解症状。病情好转后记住要多锻炼,多运动,多喝水,保持好心态。祝您早日康复。
问题分析: 痛风治疗 饮食治疗应避免进食含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宜多饮水,以利于血尿酸从肾脏排出。药物方面可选用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如别嘌呤醇,可使用非留体类抗风湿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缓解关节疼痛症状